2025年3月28日,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(2025)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,在以加快商用車低碳智能化進程為主題的商用車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論壇上,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充電全球業(yè)務總裁劉大偉發(fā)表了以《發(fā)展超快充產業(yè)生態(tài),推動商用車新質生產力》為主題的演講。
商用車電動化機遇與困境并存
當下,商用車電動化迎來諸多發(fā)展機遇。政策層面,“十四五”之后,國家大力推動相關政策落地,為商用車電動化發(fā)展提供堅實保障。從環(huán)保角度看,作為碳排放的重點領域,商用車電動化是實現“3060”目標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市場表現上,單看重卡細分市場,去年新增滲透率和數量大幅增長,未來五年有望突破發(fā)展瓶頸,進入高增長階段。海外市場也積極探索大功率充電,歐洲發(fā)布兆瓦級充電標準,國內國標兆瓦級充電標準預計今年底推出。電能相較于燃油、LNG、氫能,在商用車領域優(yōu)勢顯著,銷售數據便是有力證明。
然而,商用車電動化發(fā)展并非一帆風順。補能便捷性是一大難題,乘用車可通過駐地或家用方式低成本解決補能,商用車卻難以實現。前期投入方面,乘用車主機廠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從車到樁的布局推廣,商用車主機廠則缺乏這一能力。性價比也是制約因素,雖然換電方案能提升補能效率,但成本過高,疊加商用車電動化成本,使得綜合成本居高不下。此外,國內土地資源緊張,建設大型商用車充電、換電站不僅土地建設成本高,電力獲取難度也大。
液冷超快充技術的優(yōu)勢解析
面對商用車補能難題,華為提出液冷超快充技術方案。在補能效率上,該技術表現卓越?,F有產品支持1C車輛通過雙槍同充達到480千瓦,400 - 500度電池能在一小時內充滿;對于2C車輛,雙槍同充可達720千瓦,400度電30分鐘即可完成補能。去年華為推出的兆瓦級產品,最大功率達1.4M,能滿足3C甚至4C電池的充電需求,實現20分鐘以內充滿電,補能20分鐘可行駛400公里以上。針對未來工程機械或更大型設備,華為還將研發(fā)更大功率產品。
成本方面,液冷超快充技術優(yōu)勢明顯。計算成本的關鍵在于服務新能源重卡的度電成本和度電服務費。以五年TCO計算,兆瓦超充成本約450萬,同服務能力的快充則需650萬,換電站成本更高。若考慮土地使用費,快充站因需更大面積服務相同車輛,成本會進一步增加。而且,兆瓦超充設備支持向下兼容,可適配當前0.5C、1C、2C的車輛,這一特性極大地拓展了其應用范圍。
超充站布局規(guī)劃與行業(yè)愿景
華為在超充站布局上已有清晰規(guī)劃。去年推出兆瓦超充產品后,在多個場景進行試點,如臨沂到青島、天津港短倒、郴州至岳陽等,效果顯著,無論是經營效益還是司機體驗都得到提升。今年,華為計劃在500公里以下的線路建設100條超充線路;對于超過800公里的線路,重點推進疆煤外運線路,若能成功打造2000公里的補能線路,將為整個重卡行業(yè)電動化開辟新路徑。此外,還計劃打造3條500 - 800公里的短倒線路。
華為的信心源自乘用車液冷超快充線路的成功實踐。去年,華為布局超5000個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,受到市場熱烈歡迎,眾多主機廠紛紛尋求深度合作。華為期望與更多主機廠及生態(tài)伙伴攜手,共同發(fā)展超充產業(yè)生態(tài),如同修好“鐵軌”,讓合作伙伴的“列車”在上面自由馳騁,加速重卡電動化進程,為商用車行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注入新動力。
華為液冷超快充解決方案,為商用車補能難題提供了可行思路,其在技術創(chuàng)新、成本控制和產業(yè)布局方面的探索,有望引領商用車電動化發(fā)展走向新高度。
(以上內容根據演講速記整理)
發(fā)表評論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代表商用汽車事業(yè)部立場。